中药治疗小儿脑瘫
中药治疗小儿脑瘫,临床上,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大脑疾病,脑瘫患者常常伴有智力障碍、运动障碍、语言障碍、视力障碍、身体发育畸形等等症状,脑瘫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,还会给患者正常的生长、发育造成极大影响,而且脑瘫患者,一旦错过了脑瘫的治疗,甚至会给脑瘫患者,带来一生的伤害。
中药治疗小儿脑瘫
脑瘫患儿有哪些异常姿势表现?
由于小儿脑瘫的类型很多,病因不同,因此小儿脑瘫患者的异常姿势多种多样,和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。比如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表现与痉挛型不同,在第一年内,经常安静躺着,几乎没有自主运动,仰卧位时其姿势和痉挛型相反,表现为下肢屈曲,髋外展,踝背屈。抱起呈直立位时,可以控制头在正中位。
1、俯卧位:婴儿时期(3~4个月以后)表现是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显著的增高,四肢屈曲,臀部高于头部;或不可以抬头,双上肢不可以支撑躯干,肩部着床,臀部高举;或上肢内旋、屈曲,两手握拳,下肢伸直,内收内旋,足尖朝内;也会表现为一侧异常,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、腕关节屈曲。
2、仰卧位:头后仰,下肢伸直,有的时候呈角弓反张姿势。因为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(正常小儿4~5个月时消失),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,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,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。有时呈Mom反射状姿势。有的时候呈双下肢伸直。四肢肌张力低下,仰卧位时腕、肘、肩、髋、膝、踝等关节都会同时平置于床面,呈青蛙仰卧状
3、直立位:正常3~4个月的小儿当扶其腋下呈直立悬空位时,表现是双下肢屈曲,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,下肢可以支持体重。脑瘫小儿直立悬空位时通常两下肢内旋、伸直、足尖下垂,两下肢因为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呈剪刀状。脑瘫小儿直立位时,头、脊柱、足跟通常不可以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,髋腰部侧弯;或表现为两大腿内旋,膝半屈,下肢呈X形,足尖着地。
4、坐位:由仰卧位牵拉成坐位,检查者握住小儿双手,缓缓从仰卧位拉成坐位,观察在牵拉过程中姿势的变化。正常小儿4~5个月时头即不再明显后垂,两上肢能主动屈曲。3~4个月以后的脑瘫小儿能够表现为躯干拉起,可是头后垂;一侧下肢伸直,足跖屈;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;一侧上肢正常,呈屈肘动作,另一侧伸直;牵拉的时候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;头极度后垂,脊柱背屈。
中药治疗小儿脑瘫
温馨提示:有的患者的扭转型痉挛瘫会在手术后效果比较明显,但是有的却没一点效果。这就是手术治疗的一个不可预知性。同时也告诉患者父母们一点,对于孩子手术治疗风险问题,有肯定是会有的,但是风险很小,也就是一个切除阑尾炎的风险。这就是脑瘫治疗比较合理科学的方法。中药治疗小儿脑瘫